“凡采茶,在二月、三月、四月之間。”在陸羽所著的《茶經》中有云,春天是茶葉采制的大好季節(jié),采茶時間換算成公歷是3月至5月中下旬。
然而,立春未到,第一批春茶已悄然冒頭,讓沉寂的茶園染上春意。在朋友圈里,不少茶客也喝上了2023年的第一杯春茶。當時針撥回至2022年寒冬,海南白沙春茶就迎來了開采季。隨后,貴州、云南、廣西、四川等地接續(xù)拉開了春茶采制的序幕,與微風一同捎來春日的訊息。
春茶追“早”緣何?
茶樹蟄伏了一整個冬日,積蓄的能量都在春茶中得到最為蓬勃的釋放,這時的芽葉細嫩,內含物質豐富,鮮爽度、飽滿度和協調度極高。春茶貴如油,實際上是指品質珍貴,為茶中上品,頭春茶更是炙手可熱。
春茶,一般指茶樹越冬后萌發(fā)的芽葉采制而成的茶葉,可分為頭采茶、頭春茶、明前茶、雨前茶等不同概念,其中頭春茶是指茶園春季采收的第一批茶葉,往往代表了一年中品質最好的一批茶葉,因此也備受追捧,喝上一杯頭春茶也成了茶人迎接春天的儀式感。
從古至今,茶人都對“追春茶”樂此不疲,宋代茶人也曾追“早”。相關文獻記載,宋代負責貢茶的官員為了爭寵獻媚,爭相提前春茶的進貢時間。比如北苑貢茶,就從唐五代時的清明前,提前到了春社日之前,不出春分就已經送到了京城。北宋文人曾鞏在《寄獻新茶》一詩中寫道:“種處地靈偏得日,摘時春早未聞雷。京師萬里爭先到,應得慈親手自開?!痹谠柨磥?,春茶極為搶手,京城的人們都以得到春茶而感榮幸。
春茶追“早”除了頭春茶確實品質珍貴外,還有“以早為喝”“春茶越早越好”的市場概念被炒熱,產生了新的茶葉消費趨勢。如今,越來越多的春茶趕早上市,以“早”為時令關鍵搶占市場先機,畢竟物以稀為貴,正如茶農所言的“清明前的茶,早一天價格便高一截”。
從茶葉本身來說,春茶“搶鮮”上市與全球氣候變化、茶樹品種推廣等因素有關。然而,我國幅員遼闊,不同產區(qū)的氣候條件、種植環(huán)境等有所差異,春茶開采的時間也不盡相同。無利不起早,這其中也不乏利益驅動的因素,比如有些茶園利用溫室條件,用大棚來培育茶葉,進而縮短生長周期,令其快速發(fā)芽。
不能以“越早越好”一概而論
對于春茶,種茶人有一句話:“早采三天是寶,晚采三天是草。”茶人對春茶的開采時間可謂分秒必爭。但是,萬物生長遵循自然規(guī)律,茶樹生長有早晚之分,春茶開采時間也不能簡單地以“越早越好”一概而論。
雖同為春茶,但開采時間的早晚,與茶葉產區(qū)的地理位置、茶樹品種、海拔高度、管理技術以及氣候條件等息息相關。
地理位置
作為全國最南端的茶葉產區(qū),海南的茶葉采摘季節(jié)比其他茶葉產區(qū)早1-3個月,最早在春節(jié)前后便可喝到當年新茶,因此海南出產的茶葉也有“華夏第一早春茶”的美譽。簡單來說,茶葉產區(qū)地理位置越往南,緯度越低,氣溫相對更早回暖,春茶開采時間自然也會更早。
茶樹品種
按照越冬芽生長發(fā)育和春茶開采期發(fā)芽的遲早,茶樹品種可分為特早生種、早生種、中生種、晚生種四類。比如,烏牛早茶是中國茶類中特早發(fā)芽的品種,一般來說上市一個月后,西湖龍井、洞庭碧螺春才姍姍來遲。此外,川茶3號、黔茶2號、峨眉問春等品種都具有發(fā)芽早、生長快的特點。
海拔高度
高山云霧出好茶,海拔高度影響茶樹萌芽的因素,主要是氣溫。一般來說,海拔每升高100m,年平均氣溫會降低0.5℃,晝夜溫差隨海拔升高而增加。高海拔地區(qū)氣溫低,晝夜溫差大,春季回暖慢,茶樹生長速度自然放緩,發(fā)芽晚于低海拔地區(qū)。
管理技術
隨著現代技術的發(fā)展,如今的茶園加大了水肥管理、病蟲害防控等力度,提升茶葉產量和品質。在科學合理的管理下,茶樹能吸收到更多養(yǎng)分,抵抗嚴寒霜凍和病害的能力也不斷加強,萌芽時間相對也會更早。
氣候條件
每一年的天氣情況均不相同,春茶季也會相應有所變化。以2022年廣東春茶季為例,年初強冷空氣到訪廣東,導致局部地區(qū)出現下雪、結冰現象,粵北茶區(qū)更是“凍感十足”,雖未對仍處于休眠期的茶樹產生不利影響,但也影響了部分春茶上市時間稍有推遲。
茶為國飲,適口為佳??梢?,春茶并非越早就代表品質越好,生長恰到好處才是關鍵。無論是茶農、茶企還是消費者,都要從健康、安全和好喝三要素出發(fā),切勿本末倒置,過度追“早”而破壞茶葉本身的風味。
【記者】伍詠言
【來源】南方農村報南方+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