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寫這個文章之前,我必須先向追著老伍看茶評的各位道謝,請接受我九十度的鞠躬一個!然后,向各位按照“老伍評茶法”進行日常品飲的各位道個歉,請接受我充滿誠意的九十一度鞠躬一個。
因為,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擺在面前:我自己喝茶的時候,是不會按照“評茶法”來泡熟普的,就算生普,也不是。但一直都沒有給大家進行明確的說明,這,有點偷懶,是不對的,錯誤的,錯了還不想承認的,因此,先做一個深刻的檢討,并賠禮道歉。
一般,我自己工作累了,喝茶解乏;抽煙多了,喝茶解毒;學生進步了,喝茶慶?!苌俸刃虏瑁攸c是以中期茶為主的,偶爾也搞點老茶自我慰勞一下。不管中、老,最低的接受程度,就是9年陳。今年的話,就是2007年的產(chǎn)品已經(jīng)達到了“尚可接受”的水準。
今天就喝了個701-味最釅熟茶。大益茶廠出品,伍家說不出名稱分不清類別的倉儲,總之就是“干爽度”超高的廣東倉。
倉儲情況,看圖說話:請大家看圖,聽老伍說話。
先看包裝封面,這個茶來到我家前,已經(jīng)是這樣有“油”的,那是因為茶餅還沒有完全干透就包裝出廠,這是當時的歷史情況,所謂“蘿卜快了不洗泥”是也。
再看打開包裝看看茶餅,壓制緊實,正面的布紋清晰,撬茶需要努力工作。正面有撒面,金毫顯露,條索完整;里面看到拼有少量嫩梗,茶菁大概5級左右,勻齊,壯實,拼配嚴謹。
試茶環(huán)境及比較詳細的數(shù)據(jù):
地點:廣州長洲島
時間:2016年11月22日
氣候:冬雨光臨廣州,有小陣雨,濕度比較高
茶品:2007年8月出廠,老伍家2年
茶具: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、陶瓷大師翟群的220CC鈞瓷壺,造型經(jīng)典,窯變完美。翟群大師的有著完美“蚯蚓走泥紋”的壺承。正鈞社蘇大濕李大濕產(chǎn)的品茗杯
用水:廣州市政自來水,經(jīng)過濾水器過濾。
用茶:投茶12.5克。塊狀,有少量碎末。
水溫:水在燒水壺里自然降溫,估計泡到第三泡會降到85攝氏度。第3泡后重新燒水,自然降溫10分鐘才開始第4泡沖泡。
重點來也,沖泡過程:
第一,醒茶
干醒——茶餅已經(jīng)在2015年年初撬開過,裝密封式自封袋,期間隨飲隨撬,反復打開過五六次了,算是一個正常的干醒過程。
濕醒——投茶前,沸水湯壺30秒,倒干凈,投茶,沖水,浸泡10秒,出湯,再重復一次。開蓋,靜置10分鐘。期間洗滌品茗杯。
第二,泡茶
第一泡,30秒。
第二泡,30秒。
第三泡,60秒。
第四泡,90秒。
第五泡,120秒。
第六泡,180秒。
第七泡,240秒。
這是重手泡的過程。作用,在于每一泡茶,都是高峰期內(nèi),都具有良好的品飲價值。
這個茶,據(jù)說當年是當作高端產(chǎn)品來做的,但不知道后來怎么回事,有繼續(xù)而沒延續(xù),半路放棄了。這個要問大益老吳才行,老伍是一個喝茶的,有好茶就喝。就像大家都是吃瓜群眾,有好吃的瓜就吃,你管他瓜農(nóng)是不是年年生產(chǎn),是不?所以,這個茶的滋味還是不錯的,品感匯報如下:
1、第一二泡都有輕微的、不仔細辨別不能發(fā)現(xiàn)的堆味。
2、這個茶,水路細膩(這個跟倉儲有關,我試過某兄的同一款茶,水路粗,且很粗,因為他的茶已經(jīng)沒有了這個年份應有的堆味,轉(zhuǎn)化過快了)。
3、茶湯的粘稠度高。在口腔中有“團感”。
4、茶味厚度令人愉悅,飽滿度挺不錯的,充斥著口腔各個角落。
5、第三泡開始堆味消失,好的熟茶該有的厚、滑、香、醇都出來了。有因為是廣州倉,所以這個茶的“潤”感表現(xiàn)也開始有了,雖說不明顯,但我相信兩年后必定相當出色。
6、第五泡開始,粘稠度有不明顯的下降。但一直到第七泡,粘稠度還是相當容易讓人著迷的存在。
7、寫著寫著,我又起身去將泡了大半個小時的第八泡出了湯,喝一口,居然還是挺不錯的!呵呵,贊一個,大益的老熟茶工藝!
8、從圖中可見,我泡這個茶,從頭到尾都是醬油湯,但,茶湯的透明度挺好——要是用單反拍攝,各位看官會看得很清楚。但畢竟是為了喝,隨便手機搞掂吧,是不是我描述的樣子,看官們也能自己實驗的,何必非要難為自己呢。呵呵。
享受法沖泡的結(jié)論:
第一,讓自己每一道茶湯都成為品飲享受。
第二,順其自然,不要計較這個茶能泡多少泡,也不要計較是不是掐準了秒表,因為我老實地承認:上面的出湯時間,基本是準確的,準確程度在正負10秒之間。
第三,估計您要罵老伍偷奸?;?,那好,您打賞兩個大錢,下次我仔細點?
來源:大益論壇
信息貴在分享,如有涉及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及時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