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之為物,生于五岳山靈,承豐壤之滋潤、受甘霖之霄降,吸天地之靈氣,孕日月之精華,再以清純潔凈的山泉水沖泡,不僅是人們解渴的甘露,更能怡神養(yǎng)性,達意傳情。
?
古人說,品茗賞藝、含英咀華,能令人寵辱偕忘、心曠神怡,能令人暫拋世俗功名利祿,忘卻塵世煩惱憂愁。
?
正是由于茶的自然稟性與人文精神有著深刻的相通之處,國人才賦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內涵。
?
所謂仁者樂山、智者樂水,一杯茶包含了中國古代哲人文士熱愛的天、地、山、水、仁、智等各種元素。
茶道“和、靜、怡、真"的精神內涵,與中國古代文人推崇的人格品質、精神境界、藝術意境、美學觀點更是相互貫通。
?
而茶之于中國古典文學,實在是一個美麗又必然的邂逅。
?
從茶里,我們能品出大紅袍的高貴典雅,品出普洱的厚重飽滿,品出龍井的恬靜柔美,品出白毫銀針的清淡素樸。既喝得醍醐灌頂,又喝得蕩氣回腸。
?
而我卻覺得每一種茶帶來的滋味,就像讀不同朝代的古詩,讀出的是一種古典的清新與超然。
?
我仿佛見到了素輝朗照、不曾為現代紅塵所染的秦時明月,見到了一座蒼涼磅礴的漢時邊關;
?
見到了《全唐詩》中飄落的一片紅葉裹挾著一縷秋風;
?
見到了《全宋詞》里拂過的一抹輕云灑落一陣微雨,如同曾經許下承諾的悠悠相思,點點滴滴地輕叩心弦。
?
在氤氳著清醇與溫馨的茶湯里,讀古書,思故人,中國古代的茶文化就這樣引領我們到唐風宋韻里開發(fā)新的審美資源,發(fā)掘古人沉積在古典文學里的人生意蘊。
?
應該說在飲茶的過程中學習古代茶文化和古代文學,是對我們身邊狗茍蠅營的物質環(huán)境的一次凈化、一次詩意的觀照、一次精神上的洗禮!
?
現實的人們每天都在摸爬滾打,為柴米油鹽而打拼;或者攀登跋涉,為別墅、奔馳而奮斗,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匱乏和欲望的日益膨脹中漸漸迷失自我。
?
如何能在紛擾浮躁的世俗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的支點?在與時俱進的當代意識中保留一份古典的浪漫?在開放型的人際交往中守候一份淡雅樸拙的孤獨呢?我們從未停止過追問。
?
幸運的是我來到了五岳獨尊的泰山腳下,背靠著擁有幾千年文化底蘊的圣水國山。我所思兮在太山,欲往從之梁父艱。
?
遠離繁華熱鬧的都市,不只為魂牽夢縈、高山仰止的精神家園,更為著心底深藏的那份隱逸情結。
?
李白的一首《山中問答》道盡了千古隱士相同的感喟:
?
問余何意棲碧山,
笑而不答心自閑。
桃花流水杳然去,
別有天地非人間。
?
在浮華的世俗背后,學會親近山水自然,學會品茶,學會讀自己鐘情的古書,學會選擇和放棄現實中的一些人和事。
?
讓自己的心靈擁有相對自由的空間和簡單平和的心境,不是每個現代人都渴慕追求的么?
?
而茶喝得愈久,人與古典文學的情結愈加息息相關,性情也便愈加蘊藉而內斂,內心也便始終自愿保守一方淡泊與寧靜的田園。
?
朝夕砥礪、未敢絲毫懈怠,讀了幾十年形形色色的書,于今方悟讀書之法,乃覺其意味其樂趣與飲茶何其相似!
?
近來更越發(fā)感到世間只有讀書、喝茶二事,與人間的其他消遣方式不同:沒有欲無止境的熱烈,也就沒有縱情過后的空虛。
?
同在微苦寂寥之中,濃淡冷暖唯有親自品嘗,久而久之即能從苦中咂出甘甜滋味。
正是這種緣故,中國古代文人將"茶"引為素心同調的知己,“無茶不文人”,“茶者,心之水”。
只有用心品茶,用心做人,茶和心才能完全相合,才能回到茶的本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