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茶量,一款白茶口感濃淡的命門!
茶友網(wǎng)首頁 個人中心
下載APP 下載APP
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
一頭大象-普洱茶

投茶量,一款白茶口感濃淡的命門!

《1》

一斤棉花和一斤鐵,哪個比較重?


看到這個問題,不少人下意識會覺得,鐵比較重,但轉(zhuǎn)念一想,就能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的不對勁。


這設(shè)問其實是個陷阱,同樣重量的一斤棉花和鐵,自然是一樣重!


生活中,這類需要轉(zhuǎn)念一想才能得出答案的問題,被稱之為腦筋急轉(zhuǎn)彎。


在泡茶喝茶過程中,也常會遇上,需要轉(zhuǎn)念一想,才能想明白的問題。


如蓋碗沖泡白茶,110ml蓋碗搭配5克干茶,這是組絕佳的黃金茶水比例,能得出大部分人均為適宜的茶味。


但,在實際投茶過程中,沒有經(jīng)過精準(zhǔn)克稱的測量,而是隨意的憑手感,抓一捧投茶,很容易出現(xiàn)誤差。


這不,同樣重量的白毫銀針和秋壽眉,體積蓬松的秋壽眉,視覺上極其容易出現(xiàn)誤差,看起來比白毫銀針多。


身旁有位朋友,前不久提過,喝白露茶,總覺得味道有點淡,不夠有味。


當(dāng)時想著,或許是這位朋友,喝慣了焙火的巖茶,相對口味更為清潤的壽眉茶,喝著或許不習(xí)慣,所以也沒多想。


到后面看過曬圖后,才發(fā)覺問題是出在了投茶上,他隨手抓了一捧壽眉投進蓋碗,看起來枝橫葉闊,滿滿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模鋵嵎至坎]有達到。


難怪他要覺得,白茶中口碑極好的白露茶,喝起來覺得滋味淡了,感情問題是出在投茶量上。


沖泡白茶,要想得出恰當(dāng)?shù)牟枳涛?,投茶多與少,十分關(guān)鍵。


那么,沖泡白茶,在投茶方面需要留意什么呢?





《2》


投茶憑感覺,完全不靠譜!


泡茶喝茶,若想讓一款茶,經(jīng)過沖泡后,達到最佳的狀態(tài),投茶數(shù)量一定要精準(zhǔn)。


就像一位步步生蓮的美人,一顰一笑,一舉一動,都需要恰到好處,才能得出攝人心魄的美。


“東家之子,增之一分則太長,減之一分則太短;著粉則太白,施朱則太赤?!?/p>


投茶也一樣,多一分則苦,少一分則寡。


若投茶量過多,則茶味過于濃重苦澀。


若投茶量過少,則達不到其最佳狀態(tài)。


唯有,投茶精準(zhǔn)確切,才能得出湯水盈盈、芳香撲鼻、淳和有漿感、香得有層次的好白茶湯來。


看到這里,有茶友會說,憑手感抓,哪里能次次都那么準(zhǔn)確呢?肯定是有時候多一點,有時候少一點。


是的,如果用手抓茶,自然不可能那么計量精準(zhǔn)。


尤其白茶品類和形態(tài)多樣,散茶和餅茶、春茶和秋茶,芽葉體積差異都非常之大。


哪怕單是就春白茶來說,白毫銀針,白牡丹,春壽眉,此三者,采摘的芽葉品級不同,體積大小,自然全然不同。


SO,在泡茶投茶過程中,要想確切把握投茶量,需要借助儀器的測量,一般來說,一把小巧的家庭克秤,精確到小數(shù)點后1到2們的,即可。


借助克稱的精準(zhǔn)測量,在最為恰當(dāng)?shù)牟杷壤?,方能得出一款白茶最佳風(fēng)采,試出一款白茶的好與壞。



【茶友提問:5克的壽眉散茶,體積蓬松,該怎么辦?】


正常情況下,一個最為常見的110ml白瓷蓋碗,搭配上5克梗葉虬髯的秋壽眉散茶,給人的外觀視覺,有點兒局促。


不少人看到滿滿一個蓋碗內(nèi),都裝滿秋壽眉的梗與葉,會覺得投茶量太多了,或是為什么不換個容量大點的蓋碗,茶葉在里面完全無法舒展,難以泡開。


但其實,壽眉散茶,由于其粗大寬闊的梗與葉,十分占空間,體積蓬松,蓋碗內(nèi)留有不少的縫隙。


是以,若想讓壽眉散茶在蓋碗內(nèi)部更為妥當(dāng)?shù)陌仓茫环翆⑵渲蓖νΦ牟韫?,稍加拗折,讓其在蓋碗內(nèi),安置得更為妥當(dāng)。


再不然,可以稍微改用大些的蓋碗,用120ml的蓋碗沖泡秋壽眉散茶。蓋碗容量不宜選過大,過大的蓋碗,注水后十分重手,一不留神拿不穩(wěn),就有燙傷的風(fēng)險。



茶友提問:壓制緊實的白茶餅,投茶要不要精準(zhǔn)?】


白茶餅,由散茶壓制而來,一般而言,5克的干茶,量不多,在白茶餅上只需要撬出薯片般的茶餅薄片,即可。


但由于白茶餅經(jīng)過壓餅工序,其內(nèi)部分茶葉片,在壓制過程中,細胞壁發(fā)生破裂,部分內(nèi)質(zhì)物析出,黏附在茶餅葉片上,經(jīng)過干燥后,停留在茶餅葉片上。


是以,在泡白茶餅時,一接觸到水,茶餅葉片這部分內(nèi)質(zhì)物,便會析出溶入茶湯中,形成甘醇的茶湯滋味。


濃縮就是精華,在白茶餅上有著相應(yīng)的體現(xiàn)。


so,別看白茶餅的體積小,它的分量其實并不小。


在泡茶投茶過程中,需要借用克稱測量,撬出適當(dāng)?shù)牟栾灡∑?/p>


若是隨意的掰開一塊白茶餅,投茶量必然大大超標(biāo),茶味必然會苦澀不已,令人難以下咽。


(從注水到出湯,全過程僅10秒)



《3》


不同的茶具泡白茶,投茶量有何不同?


沖泡白茶,110ml白瓷蓋碗,搭配上5克干茶,是組黃金茶水比例。


但這并不意味著,這是沖泡白茶,金科玉律般,恒定不變的茶水比例。


在使用不同的茶具沖泡白茶時,投茶量要相應(yīng)的作出改變。


茶友提問:玻璃杯泡白茶,投茶量該如何?】


玻璃杯泡白茶,意味著茶與水,要長時間進行接觸,難以做到像蓋碗一般,快速徹底的將茶湯傾倒出來。


是以,在使用玻璃杯泡白茶前,投茶量上,宜少不宜多。


品質(zhì)好的白茶,用玻璃杯沖泡,是種委曲求全的選擇。


畢竟,沖泡白茶,最為適宜的茶具,是用蓋碗一沖一沖地泡,將其不同沖泡次數(shù)下,濃淡清淺的精彩韻味,盡情釋放。


然,在日常辦公場合或是條件有限的喝茶場合下,玻璃杯泡茶,不失為一個品味到白茶鮮香甘醇茶味的好選擇。


使用玻璃杯沖泡白茶,常見的230ml玻璃杯,搭配上1-1.5克干茶即可。


若是辦公場合下,沒有精準(zhǔn)的儀器幫助測量,淺淺的將玻璃杯底部覆蓋一層,即可。


總而言之,玻璃杯泡白茶,投茶問題上,唯一個原則,宜少不宜多!



茶友提問:將白茶煮著喝,投茶該如何?】


煮飲,是指讓茶在高溫的沸煮過程中,激發(fā)其能量,煮出甘香綿柔的好茶湯。


將白茶煮煮著喝,在投茶比例的把握上,村姑陳的慣用比例如下:


一個600ml的玻璃茶壺,注水400ml的情況下,投白茶干茶2-2.5克即可。


茶壺煮茶,注水量不宜過多,最多不能沒過壺嘴位置,否則燒沸后,會有溢出燙傷的風(fēng)險。


將白茶煮著喝,為了煮出醇和有質(zhì)感的茶湯,需要選擇有一定年份的白茶,經(jīng)過時間的沉淀轉(zhuǎn)化后,茶味變得溫和甘醇,這樣的陳白茶和老白茶,方才適宜煮著喝。


在具體的煮茶過程中,為了得出濃淡得宜的茶味,不易長時間一直沸煮。


在開始煮第一壺茶時,煮茶先煮水,水燒沸后將茶投入,待到睡眠再次沸騰后,沸煮上半分鐘,轉(zhuǎn)文火溫上半分鐘,即可倒出茶湯品味。


煮茶時,可以煮干茶,也可以煮蓋碗沖泡過后的葉底,用蓋碗泡了六七沖后的老白茶,該用煮茶的方式,將其深處的內(nèi)質(zhì)物,徹底逼發(fā),將茶味更為妥當(dāng)?shù)睦谩?/p>


在煮白茶葉底時,可以直接沿用蓋碗內(nèi)泡開后的5克葉底,用茶夾將茶移入壺內(nèi),進行煮茶。


在煮茶過程中,需要根據(jù)葉底的內(nèi)質(zhì)物剩余量多寡,茶湯的顏色變化和個人口味,適當(dāng)?shù)恼{(diào)整煮茶時間。




《4》


為什么白茶可以煮,卻不能長時間悶泡?


煮茶與泡茶,兩者根本上,是兩種不同的泡茶方式,同樣的白茶,內(nèi)含物析出和釋放程度,全然不同。


用蓋碗沖泡白茶,注入沸水,茶在與水相遇時,內(nèi)質(zhì)物便會磅礴而發(fā)。


此時,為了得出好滋味,需要快速徹底的倒出茶湯,若出湯速度慢,白茶中咖啡堿和茶多酚過多析出,破壞茶湯滋味的平衡,茶味就會變得苦澀不堪。


而將白茶壺煮,內(nèi)質(zhì)物釋放的過程,是全然不同的。


在煮茶的過程中,壺內(nèi)的溫度,不斷的往上升。


在持續(xù)的高溫逼發(fā)下,煮老白茶,其內(nèi)深藏的茶多糖,果膠物,以及多種茶氨酸物質(zhì)析出,溶入茶湯,組成綿柔濃郁的好茶味。


沖泡和煮飲,同樣的白茶,經(jīng)歷的是不同的機遇,各有各的風(fēng)采。


故而,白茶可以煮,卻不能長時間悶泡。


煮可以煮出濃郁的茶湯,悶卻只能悶出苦澀的“毒液”。




《5》


一款白茶,泡出來滋味濃淡不得宜,可能的原因,有很多。


于茶本身而言,產(chǎn)地不好,工藝不當(dāng),保存失誤的白茶,內(nèi)質(zhì)物少而寡,自然難以泡出好滋味。


于沖泡的方式而言,因素會有很多。


選擇的水不對,水質(zhì)太差或是溫度不足,影響茶味釋放;


選擇的容器不對,用容量超大的蓋碗泡茶,茶味會被稀釋變淡;


選擇的浸泡時長不對,時間過長或過短,茶味的濃淡會受影響。


最后,茶味的不對勁,還和投茶量有著最為直接的關(guān)聯(lián)。


不同的茶具泡茶,適用的茶水比例不同。


在投茶過程中,隨意的抓一捧,而非精準(zhǔn)測量,會影響茶味呈現(xiàn)的效果。


弱水三千,取之一瓢,是豁達舒朗。


一大箱茶,抓一大捧泡茶,是亂彈琴